從2008年的巔峰時期,到去年虧損超7億,李寧的業績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巨大起伏,今年終于有所起色,虧損同比降低近9成。在幾經改革之后,李寧公司也重新回歸了講求性價比的路線。
對于李寧來說,2015年的業績終于有了起色,僅2900余萬元的虧損同比降低接近9成。在其年中業績發布會上,李寧宣布,電商業務已經占到李寧總經銷額的6%,未來比例會擴大至20%。
在李寧電商事業部負責人馮曄看來,電商業務對于李寧來說,不能簡單的看成是銷售渠道,還擔負著幫助李寧分析用戶喜好和市場格局,增加供應鏈效率、嘗試營銷新模式的作用, 而這些恰恰是李寧第一次轉型不順后,被人詬病最多的問題。
而李寧也在業績經歷了過山車后,終于再次回歸了講求性價比的路線。目標用戶群再次被明確為一二三線城市中的中青年人群(北上廣深為超大城市)。這類人群對運動服飾有一定的功能性需求,講究性價比。李寧主要的商品結構也變成了包括跑步、籃球和運動生活三大方向。
電商帶給李寧的是什么?
驚喜正在減少
細看李寧今年雙十一的數據,客單價200元,售罄率高于50%,流量接近400萬,旗艦店銷售額達到1.25億,同比去年的7200萬增長73.6%。在戶外運動類目中,李寧旗艦店已經超過阿迪達斯,僅僅落后耐克和新百倫,排名第三。
2015雙十一戶外運動類目銷售額排行
但馮曄對億邦動力網表示,讓他感到的像以往那種賭博式的驚喜正在減少,“這個數字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由于多年雙十一的數據積累,加之對用戶購買路徑、加購物車、重復購買率等數據的整理,可以提前預判整個走勢。”
對于銷售增長的原因,馮曄認為是由于組貨結構更加符合用戶需求,日常零售的基數保持良好,加上國內用戶對運動服飾行業的關注度較高,今年運動行業雙十一的恢復速度甚至高過了男女裝。
此外,有準備的預售也起到了引導作用,預售額超過1800萬元、對用戶需求變化的提示、提前吸引的大量流量,這些因素都為李寧雙十一的業績爆發提供了保障。
重回“性價比”模式
億邦動力網注意到,戶外運動類目中,一線國際品牌在今年雙十一也來勢洶洶,價格段更加下沉,為了完成既定的增長目標,耐克的主力段位甚至降低到了300多元。
對于客單價200多元的李寧來說,卻依然能夠從圍剿中脫穎而出,旗艦店銷售排名甚至超越了阿迪達斯,靠的是什么?
馮曄認為,除了此前提到的雙十一營銷策略,更應該歸功于李寧正確的產品定位,已經回歸到對性價比的追求。目標群體也再次被明確為一二三線城市中的中青年人群(北上廣深為超大城市)。這類人群對運動鞋服講究功能性與一定的時尚,也講究性價比。
據了解,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李寧公司放棄了走高性價比道路的安全策略,試圖樹立高端品牌形象,結果在價格直追那些國外品牌的情況下,讓年齡稍大且看重性價比的老顧客轉向了其他廉價的國產品牌。
與此同時,李寧重新鎖定目標消費者——“90后李寧”,但是,其產品并沒有在設計、研發、渠道、品牌、營銷等方面形成足夠強大的競爭優勢,追求時髦的年輕人依然選擇耐克或者阿迪達斯,直接導致了李寧貨品的嚴重積壓。
據馮曄介紹,李寧的差異化路線體現在不同品類戰略側重不同,在籃球、跑步、足球等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強勢品類之中,李寧推出的產品雖然也會追求同樣的質感和產品質量,但價格會更加低廉,在選款和組貨時也會選取市場接受度比較高的商品。
而在羽毛球等李寧品牌認可度比較高的品類中,李寧將增加研發力度,力求保持行業領先。
電商的真正價值
李寧2015上半年財顯示,李寧品牌產品來自電商業務的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約為6%,公司預計在未來三至五年,將電商業務的收入占比提升至20%以上。
其中,對電商業務的描述為,“公司將利用其積累的大量消費者數據,對他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做出深入分析,從而更加靈活和有針對性地融入消費者的社交及智能生活。”
馮曄認為,概括的講,電商部門推動了李寧集團的數字化運營。“對于李寧來講,電商不再簡單的是一個銷售渠道,會更多的反應市場格局、用戶需求的變化,同時也是銷售和市場營銷結合的平臺。”
而電商對李寧帶來的最大改變,則是對產品結構和方向的快速反應。數字化運營將不再僅憑設計師“摸黑”做產品,而是會根據市場的反饋情況和競爭對手的反饋情況來確定產品方向。而這些恰恰是李寧在轉型不順時,被詬病最多的問題。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供應鏈的改變也是李寧電商部門發展的重點,未來將有一系列動作,從賬期到貨品供應時間都會縮短。
此外,除了將門店端到庫存端的互通,李寧也將在整合型的會員體系方面有所動作,力求將消費者一端納入生態。
線上服飾行業增長將放緩
在億邦動力網要求馮曄給今年雙十一服飾行業的景氣值打分時,馮曄沒有直接回答。但馮曄給出了一個數字,雙十一之后到11月20日前后,全網戶外運動類目的同比增長率僅為25%到30%,遠低于往年50%以上的同比增速,而戶外運動類目的同比增長率還高于男裝和女裝類目。
馮曄認為,由此可見,未來的電商服飾行業不會急速增長,而是趨于穩定,由于人口和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未來一年行業的增長率仍將持續放緩,由此導致各家店鋪未來因搶奪用戶而增加的成本更令人擔心。
為此,馮曄表示,品牌商們一定要降低雙十一銷售在全年銷售的比重,理性看待雙十一。同時要快速根據市場反應調整產品方向,加快供應鏈反應速度。“未來比的不單是規模和增長率,更要把效率和用戶體驗做好,產品和產品供應鏈才是品牌最重要的能力。”
對于李寧來講,將加快開發智能商品,縮短供應鏈周期,未來將有一系列動作,從賬期到貨品供應時間都會縮短。
本文轉載自億邦動力,原標題:業績經歷過山車后 運動品牌李寧重回“性價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