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1世紀商業模式&產品英雄高峰論壇暨2014中國最佳商業模式評選頒獎典禮”在廣州舉辦,李寧公司憑借持續推進“由體育營銷、產品及商品零售運營主導的商業模式”創新探索,獲得“21世紀中國最佳商業模式創新獎”,受到評委專家和業內人士的一致關注。
李寧的籃球金字塔
李寧在籃球方面構建的“金字塔式”體系——頂端是與NBA頂尖球星德維恩-韋德的簽約、中端是CBA聯賽的布局、塔基是包括CUBA、CUBS和初高中在內的四級校園聯賽,以及在跑步方面李寧舉辦自有的中國10公里路跑聯賽和對深圳國際馬拉松等重量級跑步賽事的贊助,使李寧公司在運動資源和賽事體系方面構建了完備的“體育營銷”資源支持。李寧公司利用這些資源在傳遞體育精神和塑造特色體育文化的同時,不僅通過特殊設計滿足球員的個性化需求,更通過消費者精準定位、融入專業運動員反饋等,推出滿足真實消費者專業化需求的產品。
李寧與Sneaker
Sneaker,既可以指籃球鞋,也可以指一群熱愛籃球鞋收藏的人,這是從籃球母體衍生出的亞文化種類,隨著籃球文化和Hip-Hop文化的風靡,逐漸成為對傳播、對商業都有重要影響的存在。
李寧在Sneaker中是一個異類。這與Sneaker的文化有關:
Sneaker領域的主要廠商有Converse,還有籃球鞋的兩大巨頭Nike、Adidas,偏時尚路線的New Balance(紐巴倫),以及ASICS(艾斯克斯,鬼冢),市場新寵Under Armour等。如你所見,基本上都是國外的廠商,這很正常,畢竟無論是NBA籃球文化還是Hip-Hop,都是純粹的舶來品,因而國內的Sneaker,多少有「崇洋」的心態。而李寧卻是個本土品牌。
實際上,早在07年,李寧就開始與Sneaker接觸,提供李寧籃球鞋試穿活動,而后在多地舉辦的「LI-NING SNEAKER大講堂」在Sneaker群體中具有極高的聲譽。
而相比運營,吸引Sneaker更重要的,不僅是籃球鞋本身的品質,更是籃球鞋背后的故事,和一雙鞋所代表什么,穿上它代表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在國內Sneaker還處于萌芽狀態時,李寧借著姚明加盟NBA、各大廠商都搶奪NBA球員做代言的東風,簽約了達蒙瓊斯。這時有一件尷尬的事情:常有簽約了國內廠商的球星依然腳穿Nike上場打球,從而在一些社區論壇上成為笑談。當時,達蒙瓊斯穿著李寧「飛甲」系列上場,反而是稀奇的事。
而后,李寧陸陸續續的簽約了不少NBA球員,巴郎-戴維斯擁有專屬的BD Doom系列,卡爾德隆曾穿著李寧馭帥5馳騁NBA等;
然后便是韋德之道系列。
韋德之道系列作為李寧專為韋德打造的比賽戰靴,這款鞋充滿了韋德本人的元素,找來了曾經在Converse時就為韋德設計球鞋的設計師埃里克?米勒,并且在設計理念上,除了運用最新技術元素外,還要配合韋德的日常穿著搭配。韋德本人也作為李寧韋德之道系列的首席品牌官親自參與了球鞋的研發工作。
韋德之道跟隨韋德,無數次出現在NBA的轉播鏡頭之中,許多國外球迷也熟知該鞋,并競相模仿穿著。
在銷售過程中,韋德之道系列多次采取限量發售的形式,限量保證了球鞋的收藏價值,這也是為了吸引Sneaker收藏鞋的另一個市場營銷手段。
明星因素以外,作為老牌廠商的李寧,在球鞋領域的積累也是其受Sneaker青睞的因素之一。2010年,李寧的第一款籃球鞋「937」復刻版問世,而在2013年韋德中國行期間,李寧還特別推出向937致敬的韋德之道937特別版。1993年7月,李寧推出了中國運動品牌的第一雙籃球鞋937,在這之后,李寧對籃球鞋的研發從未間斷。充滿歷史感的球鞋是部分Sneaker追求所向,Air Jordan初代、937等等,皆是如此。
可以說,技術先進、與巨星的緊密結合,以及籃球鞋研發的歷史沉淀,為李寧在Sneaker圈贏得了江湖地位。
為什么Sneaker很重要?
固然Sneaker很愛買籃球鞋,但他們畢竟是小眾群體,為什么李寧要花大力氣去「討好」他們呢?這有兩個因素。
一來,Sneaker之于運動廠商,就如同發燒友之于智能手機、核心玩家之于電子游戲那般。他們是少數,卻最大程度的活躍在各類社交網絡和社區之中。Sneaker們自己購買球鞋之后,會發布曬鞋、評測文章,漸漸的,成為球鞋購買流程中實際上的意見領袖。
二來,Sneaker對球鞋的狂熱崇拜,會形成一種氛圍,帶動更多的人重視籃球鞋這個物件。狂熱的Sneaker在搶購限量版球鞋時曾不惜大打出手,甚至因為沒有買到中意的球鞋而怒砸店家。這樣稍顯過激的行為經媒體放大,可以將「籃球鞋是重要的東西」這一印象扎進更多人的心理,帶動了更多籃球迷乃至普通人,去關注籃球鞋這一領域。
實際上,經過Sneaker群體的努力,籃球鞋已經成為Vogue等眾多時尚雜志穿衣搭配時的常備選擇,在主流文化圈越來越受認可。
Sneaker群體在自己成為一股不能忽視的消費力量同時,也成為了一種文化的布道者,他們或許始終是小眾文化,但也會隨著信息的自由流動和商業的發展,從媒體到售賣,自成一套生態。
而品牌廠商,諸如李寧,縱然今日在Sneaker圈有好口碑,如果球鞋品質不能保持,也很容易受到Sneaker嘲諷與惡評。從這個角度來說,Sneaker如一臺顯微鏡,照著每一雙球鞋的每個細節,并發掘其中的美麗與缺憾。
本文來源:虎嗅網,部分資料來自經濟觀察網,禹唐體育綜合編輯。
虎嗅網原標題:李寧的Sneaker之道
經濟觀察網原標題:李寧榮獲“中國最佳商業模式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