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爾夫生意,人們首先會想起什么呢?方興未艾的貴族運動?一群有錢人的游戲?還是動輒6位數計的會員費?或是一門靠山吃山的玩意兒?
實際上,高爾夫生意跟任何生意都一樣,它是一個涉及所有常規(guī)元素的商業(yè)模式:人力資源、品牌推廣、戰(zhàn)略企劃、供應鏈、市場營銷等等。小小高爾夫球,背后承載的不僅僅是球會運營收入。實際上,經營得法的話,任何頂級體育賽事都是一棵活生生的搖錢樹。如果一個高爾夫球會僅靠日常運營收入維持贏利的話,那么說明,這個球會的經營者不但缺乏賺錢的長遠眼光,更缺乏長遠的經營戰(zhàn)略。作為高爾夫生意的后進者,中國的高爾夫經營者們不僅要向外國同行學習如何經營球場,更要學習利用頂級賽事來賺大錢。
頂級賽事收入可觀
頂級高爾夫賽事的收入,高到令人乍舌的地步,令很多其他大眾運動賽事望塵莫及。高爾夫賽事收入包括:門票、電視轉播費、賽事紀念品、廣告贊助、甚至停車費。
以所有頂級賽事中唯我獨尊的美國名人賽為例,一個紀念棒球帽的價格為16美元,一瓶冰鎮(zhèn)啤酒加雞蛋三文治的價格為3.5美元,停車費每天15美元。一張176美元的名人賽球票可以炒到六七千美金,而且一票難求;連續(xù)41年來美國名人賽的門票都提前銷售一空。據保守估計,僅僅泰格伍茲參加的1997那年,售出的門票就達35萬張。
然而跟廣告贊助和電視轉播費比起來,這些只是小巫見大巫。美國名人賽的廣告贊助收入以千萬美元計算,對于那些想把自己名字和標示掛在球場旁邊的企業(yè)來說,需要付出近千萬美元的入門費。但像IBM、埃克森美孚、花旗銀行、可口可樂這樣財大氣粗的公司,是不會吝于付出區(qū)區(qū)千萬美元來做這個活廣告的。畢竟,想想看電視前面幾千萬雙眼睛盯著帶有自家LOGO的球場,這個廣告效應還是劃得來的。
四天的賽事,僅電視轉播收入就能達到4億美元,這是任何其他行業(yè)都不能實現(xiàn)的。在美國,美國名人賽是四大滿貫賽中收視率最高的,今年吸引的觀眾數達到1030萬人。在泰格伍茲獲勝的那兩年,這個數字還要高。2002年為1140萬人,2001年為1490萬人。
可以說美國名人賽就是一棵年產值超過五億美元的高爾夫搖錢樹。
此外,美國名人賽還盤活了一個中等大小的佐治亞州城市的經濟。在舉辦地亞特蘭大,美國名人賽孕育了臨時租賃業(yè)。當地人都將他們的房子租賃出去,以收取數千美元的租金。當地公司們則出租奧古斯塔大廈。即便如此,從全球各地蜂擁而至的記者們有時候還是不得不擁擠在最一般的鄉(xiāng)村小屋中。那些想找到旅店的人必須開車到90英里之外,而且必須支付平常三倍的價錢。教堂、小商店、以及一些家庭將他們的草坪變成了停車場,而孩子們則支起小攤出售瓶裝水。
簡而言之,美國名人賽將亞特蘭大人變成全民皆商。難怪名人賽期間,當地人打出“我愛美國名人賽”的條幅。
四大滿貫賽事成贊助商寵兒
四大滿貫賽事除了本身獨有的經濟價值外,還是企業(yè)品牌傳播的絕佳平臺。幾乎所有的名表和名車都踴躍贊助各種頂級高爾夫賽事。歐米茄、豪雅、勞力士等名表是各頂級賽事贊助的常客;而寶馬、沃爾沃、別克則熱衷于冠名各項高爾夫賽事。
近年來,美國企業(yè)贊助高爾夫球賽的興趣逐漸增加,原因在于美國企業(yè)老板愿意在小白球的比賽期間談生意。只要像泰格?伍茲這樣的好手一上場,電視收視率立刻飆升,企業(yè)及產品曝光度與知名度也隨之增加。無怪乎企業(yè)踴躍擔任主要贊助商,幾乎每場賽事都會冠上企業(yè)名稱。
要取得高爾夫球賽冠名權并不便宜。以美國四大賽事來說,想成為PGA巡回賽的冠名贊助商,需要600萬美元,其中半數充當獎金。冠軍巡回賽的冠名權需要200萬美元,LPGA巡回賽需要150萬美元,全國巡回賽只需30萬美元。當然,冠名權金額的高低是和賽事影響力、觀眾人數、電視轉播收視是成正比的。雖說四大滿貫的贊助門檻是近千萬美元,不少廠商仍然趨之若鶩。
而最近高爾夫頂級賽事贊助中的大手筆,莫過于歐米茄以12億人民幣獨家冠名觀瀾湖高爾夫世界杯了。冠名世界杯值得投資的原因,還在于贊助商能夠獲得豐厚的投資報酬率,并能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品牌視覺價值。
Copyright 禹唐體育 京ICP備11037348號-1